标准化票据为供应链金融发展提供了新的工具,为服务实体经济尤其是中小企业带来了资金活水,也给熟悉票据和债券市场业务的金融机构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在标准化票据的各参与方中,存托机构作为开拓标准化票据业务的一个重要角色,可以说是走在市场创新的前沿。从银行、券商角度来看,目前标准化票据市场发展呈现何种特征,未来又将发展出何种业务趋势?
银行篇点这里→解密标准化票据•存托机构篇(1)商业银行
券商从事标票业务优势
在近年,部分券商通过与银行开展协作的方式,积累了相关的票据自营与票据资管业务的经验。但券商自营的票据资管产品受资管新规的强监管影响,因其存在刚性兑付、缺少有效的风险隔离等合规性方面的原因发展受到了限制,规模普遍较小,也阻碍了票据资产的投资者范围,而标准化票据是将票据资产与证券公司投行业务结合的重要创新成果,为证券公司提供了参与票据市场新的渠道与动力,创造新的业务蓝海。
根据规定,符合管理办法对存托机构要求条件的券商向票交所申请存托资格,便能作为存托机构发行标准化票据。
从作为存托机构的优势来看,券商虽然在传统票据业务上了解相对商业银行稍有不足,同时在基础资产的归集和管理方面也不及传统票据经营机构擅长,但券商具备一定的资产证券化等投行产品的设计发行经验和客户基础,因而在债券市场定价方面具有的专业优势。
作为横跨票据转贴现市场、标准化票据一级二级市场的金融机构,券商参与存托,将进一步推动票据交易机制的完善,推动票据市场创新与标准化票据市场发展,延展票据的交易链条和投资价值,探索连接票据市场与债券市场的新机制,增强票据资产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
已发行标票产品券商存托构成
标准化票据产品落地初期,因为银行在票据领域掌握更多优势,前期成为发行的主力。首批参与的存托机构包括中信银行、招商银行、浦发银行、兴业银行、浙商银行、江苏银行、宁波银行7家商业银行,以及国泰君安、华泰证券、平安证券3家证券公司。
随着业务的成熟,证券公司逐渐成为标准化票据发行的主导机构。截止目前,根据披露的产品创设信息,共有9家银行和7家券商担任了存托机构,为中小银行、核心企业及其上下游企业提供融资服务。合计创设了57单标准化票据创设文件,累计规模约61.18亿元。
其中,参与存托的证券公司从首批的3家增加到了7家,合计共创设29单标准化票据,创设规模约为42.39亿元,发行规模占总体规模的近七成。其中,国泰君安(8单)、平安证券(3单)、华泰证券(4单)、海通证券(8单)、国元证券(4单)、华英证券(1单)、国金证券(1单)。从创设产品累计规模来看,排在前三券商的分别是国泰君安、海通证券以及国元证券。
其中作为头部券商之一的国泰君安此前在2019年标准化票据试点首期时就作为唯一券商服务机构担任财务顾问,同时作为第二期的试点产品的牵头主承销商,深度参与了标准化票据的开发和创设。在今年首批正式产品的存托机构中,也有其身影。目前,国泰君安以21.06的创设规模位居存托机构榜首。
在推动标准化票据模式的创新上,国泰君安10月创设的3单标准化票据产品中有两期标准化票据产品原始持票人均为中信证券,首次出现券商作为基础资产的原始持票人创设标票的新模式。
同时,在近期发行产品中,券商+中小银行成标准化票据主要业务模式,即由券商担任存托机构与商业银行合作,以银行持有的已贴现票据作为基础资产的业务模式。特别是已贴现银票为主要基础资产类型,可以看出券商与银行在标准化票据领域下良性合作将为企业提供更好的融资服务。
此外,券商也呈现出向未贴现商票资产标票产品发展的趋势,目前参与标票存托的7家券商中已有5家布局未贴现商票,发挥券商在债券市场的专业定价能力,有利于建立更加适合商票的发展的市场机制,推进商票定价的市场化,增强流动性。
来源:标票通
(天下通商贸-让电票学习更简单,做电票知识普及的领航者,面对商票痛难点不再困惑,关注抖音号390626901获取全套“商票到期不能兑付解决方案”)